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4)

来源:中国疫苗和免疫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墨家这种“爱利”兼备,综合关切国家社会各方面的反战观念,既具有浓厚的人道关怀,又具有强烈的社会功利性,体现出墨家对当时安全环境的美好构想

墨家这种“爱利”兼备,综合关切国家社会各方面的反战观念,既具有浓厚的人道关怀,又具有强烈的社会功利性,体现出墨家对当时安全环境的美好构想。这种观念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具有鲜明的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追求的新型安全观,以公平正义、共建共享为原则,强调以对话解决争端,以磋商化解冲突,避免各方因冲突摩擦而诉诸武力,表现出浓厚的社会道义、责任担当。在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国家间的利益交相关联,全球性的风险与挑战交织其中,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此起彼伏,冷战思维在许多地区余毒未尽,反恐与生态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安全格局呈现出复杂多样、互相交织的态势。在此形势下,中国政府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框架,提倡公正道义、共建共享的新型安全观,呼吁各国之间平等相待、互尊互敬,求合作谋发展,注重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将国家间安全置于共同利益之上,变个体、单调式的安全观为集体、综合性的新型安全观。这种新型安全观,“结伴不结盟”,以公正平等、尊重共享为原则,既有浓厚的责任担当、道义关怀,又关切到国家间利益的共享发展。这与墨家建立在“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伦理和功利主义基础之上的安全观相比,既继承合理内核,又有创新发展。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的生态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关切、协调全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矛盾的重要理论探索,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创新。这种新型的生态观在于探索一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创造一个绿色健康、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这种理念与传统文化中强调自然和谐的天人关系论在思想特质和目标诉求上具有相通性,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

《周易》中的“三才之道”是古人试图贯通天地人三者最早的理论建构,也是天人思想最早的思想来源,反映了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美好诉求。“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通而成卦”。〔20〕《易经》认为天地人各有特性,能够在自然社会环境中和谐生存,各得其所,实现三者的自然和谐。对此,道家从宇宙论的角度进行了相应的理论深化,他们以道为最高理论原则,将天地人统筹为一,认为天、地、人三者应尊崇自然为最高法则,和谐共存。所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1〕儒家继承了这种源自《易经》的天人关系论,一方面继续从宇宙论的层面阐述发挥,另一方面则侧重于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进行建构。孔子认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2〕上天生养万物,使万物在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中发展长成,所谓“和实生物”,正是这种自然和谐的环境供万物得以存续生长。“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23〕万物的特性虽各有不同,但却能够在外在环境中实现相并共存,和谐发展,并非特性的不同就一定会导致争端相残,也同样可以实现和谐共存,只有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万事万物才能实现充分、健康的发展。在儒家所构建的天人和谐体系中,除去带有浓厚唯心主义倾向的“天人感性”理论外,儒家主张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保持有度有节的原则,坚决杜绝竭泽而渔、过度开发的做法,即所谓“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24〕可见儒家当时已经注意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并积极呼吁为政者采取措施予以规范和限制。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所表现出的原始生态观,体现了古人追求天地人三者自然和谐的美好诉求。

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渗透着浓厚的自然和谐的生态意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追求的生态观可谓一脉相承。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布局中,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全球经济经历了数百年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当今,全球生态问题愈发突出与严重,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等等全球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给全球各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体现的和谐文明的生态观念,为解决相应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一种导向指引。绿色、文明、和谐、可持续的生态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出的重要理念,其内核即在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适度、合理地开发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谐共处,实现全球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未来人类的生存创造一个绿色健康、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正如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亚洲博鳌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所强调的“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加强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交流合作,共享经验、共迎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25〕无论人类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始终是一切存续的基础,天地人的关系始终是人类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这种关系一旦失衡,必然会对人类整个生存发展环境造成不可限量的破坏。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布局和呼吁,正是认识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开发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过度开发,毫无节制地破坏和污染自然环境。构建一个绿色健康、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事关人类发展生存的当务之急。

文章来源:《中国疫苗和免疫》 网址: http://www.zgymhmy.cn/qikandaodu/2021/0708/1739.html



上一篇:储浩然教授针灸治疗痞满经验
下一篇: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其疫苗的应用现状

中国疫苗和免疫投稿 | 中国疫苗和免疫编辑部| 中国疫苗和免疫版面费 | 中国疫苗和免疫论文发表 | 中国疫苗和免疫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