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2)

来源:中国疫苗和免疫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8〕

在《礼记》所描述的理想治世中,人与人和睦相处,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人人都为这个共有的天下努力奋进,整个社会呈现一片生机勃勃、和睦安宁的和谐气象。这里“和”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加饱满和宽泛了,其义理也更为深化,“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和”进一步深化为“天下为公”“大同治世”之“和”,在儒家构建的这种理想治世中,天下万民,各有所司,“公天下”的理念成为一种催人奋进的理念,身处治世的人自觉负有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王侯公孙、庶民百姓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唇亡齿寒的利益共同体。这样儒家为这种古已有之的“和谐”理念附加了一个理论前提,即“公天下”,百姓被置于一个利益攸关的共同体之中,从而才能够实现“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理想治世。古代中国,限于条件,“公天下”“和万邦”只能停留于理论层面,无法获得实践的机会,但其作为儒家以“三代之治”〔9〕为模板所构建的理想治世蓝图,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是古代中国探求理想治世之道的伟大理论创新。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布局与目标,与传统文化中“公天下”“天下大同”等观念可谓一脉相承,渗透着浓厚的公正、平等、和谐、共享等理念特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稳健提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国发展的国情实际,时刻关切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着力于塑造一个公正平等、自由和谐的国际环境,试图将全球发展与各国利益置于一个共同体之内,从而为人类的未来和发展探索一种更加文明和谐的共存模式。当今世界,经济、生态等领域的一体化趋势将全球各国紧密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一个国家在相关领域的震荡往往波及全球,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紧密交织、相互渗透,呈现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身处“公天下”式的全球化大潮中,国家间只有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精诚合作,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在政治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反恐维稳、生态灾难等问题上取得进展,实现共赢。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正在于打造一个国与国之间自由平等、和谐共存的命运共同体,追求一种文明和谐的理想治世。全球性的挑战,一体化的国际市场环境,互相交织的国家利益,如此等等将全球各国凝聚在一起,在此形势下,构建自由平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风险与挑战,构建全球共享的文明和谐的生存环境,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实生物”、和谐友善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多元包容的文明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对外邦交政策的一贯体现。这种文明观的核心理念在于和谐共存,交流互鉴,这与传统文化中“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的和谐共生思维一脉相承,且其更强调开放创新,兼收并蓄的文化理念,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承续和发展。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人文理念,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儒家“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0〕的处世交往之道,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人际交往的基本行为规范,这种开放包容的处世观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尊互敬、包容理解,表达了作为生命个体的人有被尊重的心理需求,以及应当尊重他人的处世要求。“和而不同”的理念具有很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同”思想的实质,指的是有差异、有个性的事物、生命体能够和谐共存,保持个性,尊重差异,从而实现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国语》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11〕周史伯以“和同说”论说周代政治发展的专制和同一,分析了“和”“同”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将“和同”思想提升到万物化育的理论高度,可谓上承《周易》原典文脉,下启先秦诸子之说。《论语》以“和同”思想区分君子和小人在政治生活、人际交往中不同的处世观念,鲜明地将“和同”思想灌注于人际关系交往过程中,凸显了“和”所具有的包容、开放、和谐的特性。而子思在《礼记》中以“中庸之道”为切入点,对“和”进行了更高的理论阐述,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12〕即人情感的生发,需要保持在有礼、有节的维度上,体现出人与人之间互尊互敬的态度,始终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状态。子思又将这种“中和”提炼到化育万物的理论高度,从而将以“和”为基础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处世的法则,乃至天地万物生养孕育的前提与状态。

文章来源:《中国疫苗和免疫》 网址: http://www.zgymhmy.cn/qikandaodu/2021/0708/1739.html



上一篇:储浩然教授针灸治疗痞满经验
下一篇: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其疫苗的应用现状

中国疫苗和免疫投稿 | 中国疫苗和免疫编辑部| 中国疫苗和免疫版面费 | 中国疫苗和免疫论文发表 | 中国疫苗和免疫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