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免疫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尝试

来源:中国疫苗和免疫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1]。逻辑推理是关于从一个真的前提必然地推出一些结论的科学,是学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逻辑推理中的两种重要形式,下面以免疫教学为例,谈一谈对培养学生这两种逻辑推理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1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两种逻辑推理能力

1.1 挖掘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传统的归纳推理仅指归纳概括,广义的归纳推理包括一切主观地不充分置信的推理,归纳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除了运用归纳推理外,还需要充分地获得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过程,收集和整理材料的逻辑方法,分别有观察、实验和比较、分析、综合等。在免疫教学中,挖掘教材,利用合适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1.1.1 教材问题情境1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第37页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这里所说到的直接刺激B细胞的少数抗原,是指进入机体抗原中的少数种类,还是每种抗原中的少数?

学生分析推理的结果是: 每种抗原中的一小部分。理由是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和暴露抗原后,传递给了T细胞,T细胞只是产生细胞因子去作用B细胞,并没有再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这是学生用归纳和概括中的反证法: 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会作出反应,B细胞的增殖分化当然需要抗原的刺激,而T细胞没有传递抗原给B细胞,必定是体液中的抗原刺激了B细胞。教师此时顺势给学生讲清楚: B细胞随血液循环流动过程中,当它的受体分子遇到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特异性结合后便被致敏,准备开始分裂。

1.1.2 教材问题情境2 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过程中,均有T细胞参与,你觉得他们应该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学生分析推理的结果是不同的,理由是: 体液免疫过程中发挥免疫作用的是T细胞,当它接受到吞噬细胞传递过来的抗原刺激后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免疫过程中的是效应T细胞,其作用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这两个免疫过程中的T细胞的名称和作用都不一样。这里学生可用的是逻辑推理中的归纳和概括的方法: 既然T细胞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那么相关的T细胞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此时给学生讲清楚: 在细胞免疫过程中的T细胞(又称辅助性T淋巴细胞),它不仅会产生细胞因子,而且会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又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记忆T细胞。为此,细胞免疫过程中的效应T细胞,实际上是T细胞增殖、分化而产生的功能特化的细胞,其作用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破裂。另外,二次免疫中的效应T细胞是由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

1.2 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 现代逻辑学认为,演绎推理就是前提蕴含结论的推理,在这种推理中前提和结论的联系是必然的,他的结论包含在前提之中,只要前提是真的,结论必然是真的。在免疫教学中,利用生活中与教材内容有联系现象、事件,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

1.2.1 生活问题情境1 在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会产生一次免疫反应过程,但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只有已经免疫的机体才会出现过敏反应(二次免疫),大家推测一下,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推理的结果是抗原或过敏原在体内停留的时间不同造成的。理由是从抗原或过敏原进入机体到浆细胞产生抗体并与之结合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一般1~2周),在这段时间里,如果是细菌、细菌分泌毒素及病毒等抗原,其数量很可能大量增加,抗体产生后必须进行一次免疫清除这些抗原。而如果是对机体无害甚至有益的过敏原,在进入机体的这段时间里会被机体利用或清除,当相应的抗体产生时,已经无法遇到过敏原进行过敏反应。这里学生用到的是演绎推理的反证法: 抗体遇到相对应的抗原是会发生免疫反应的,由过敏原引发产生的抗体,之所以不会发生一次免疫反应,是因为过敏原找不到了。此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机体就等于进入了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在相应抗体产生前的这段时间里,尽管会受到溶菌酶及吞噬细胞的清除作用,但其数量很可能会不断增加,故一定会发生一次免疫。而过敏原的情况就大不一样,由消化道吸收进入机体的过敏原是有机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减少;皮肤和呼吸道接触到的过敏原,即便有活细胞(如螨虫、花粉等),但这是被动接触而不是主动入侵,不可能长期存在,更不会越来越多。至于过敏反应的机理最好不要展开,否则过多太难的知识,会让学生产生对免疫知识的畏难情绪。

文章来源:《中国疫苗和免疫》 网址: http://www.zgymhmy.cn/qikandaodu/2020/1121/540.html



上一篇:金针菇多糖对运动疲劳免疫恢复的影响<sup>*</s
下一篇: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感染性滴度一步法RT-qPCR检

中国疫苗和免疫投稿 | 中国疫苗和免疫编辑部| 中国疫苗和免疫版面费 | 中国疫苗和免疫论文发表 | 中国疫苗和免疫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